MCPLive > 杂志文章 > 终结38℃机箱? TAC 2.0机箱散热测试

终结38℃机箱? TAC 2.0机箱散热测试

2010-03-30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微型计算机》2010年2月下

38℃机箱曾经是散热效果优秀的代名词,并且成为行业标配而不再受到人们过多的关注。现在Intel用新的TAC 2.0机箱取代了它,那么TAC 2.0机箱的散热效果真的比38℃机箱好吗?38℃机箱会被淘汰吗?玩家该如何抉择呢?

当年38℃机箱兴起的时候,由于辅助Pentium 4处理器(Prescott核心)散热的效果相当明显,而受到了玩家的追捧。随后各个厂商都以此为规范制造机箱,使38℃机箱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后来甚至让玩家逐渐忽略了该规范的存在。在2008年2月,英特尔再次提出了TAC 2.0规范,意图取代原来的38℃机箱,而玩家也将再次面临购买的选择。

新老规范机箱并存,消费者无所适从

英特尔提出TAC 2.0规范的初衷,是因为从PC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工艺制程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处理器的发热量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显卡将会接过机箱中“发热之王”的大旗。因此原来的38℃机箱很快会不合时宜,为显卡散热才是今后机箱散热的重点。

事实正是如此,2008年和2009年主流处理器的TDP功耗始终维持在65W,工艺制程全面从65nm转向45nm,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到了今年,英特尔新一代32nm处理器上市,面向主流市场的Core i3 530处理器集成图形芯片后TDP功耗也只有73W。显卡方面,GeForce 9800 GT、Radeon HD 4830已经跌入主流价位,其功耗动辄100W以上,中高端显卡的功耗更不必说。


航嘉暗夜公爵等机箱采用新的TAC 2.0规范

因此从2009年开始,主流市场上不断有厂商推出TAC 2.0机箱,例如航嘉暗夜公爵、多彩真金DLCMG858、酷冷至尊开拓者极致散热版、华硕TA-M2等。同时,仍然有酷冷至尊开拓者标准版、金河田中国风系列、Tt M9、长城翔龙T-01等一大批38℃机箱上市。新老规范机箱并存的市场状况,消费者难以抉择。而且消费者还发现,尽管都宣称是TAC 2.0机箱,但各家的产品在侧板通风窗的设计上大不相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TAC 2.0,与38℃机箱有何不同?

38℃机箱“廉颇老矣”

针对机箱的散热问题,英特尔早是在2002年5月提出了CAG 1.0(Chassis Air Guide)规范。接着在2003年9月英特尔又改进了通风孔的设计,提出了CAG 1.1规范,采用该规范的机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8℃机箱。众所周知,38℃机箱大的特征就是专为处理器散热风扇提供了导流罩,让机箱外的冷空气能够直接到达风扇上方,从而加强处理器的散热。

尽管38℃机箱在Pentium 4时代取得了成功,但随着硬件的发展,不变的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了:


38℃机箱的导流罩并未正对着处理器的散热风扇

1.随着多核处理器时代的来临,为了多核处理器稳定、高速地工作,各厂商纷纷加强了主板供电部分的设计,处理器插座在主板上的位置逐渐向右下方移动。而在Core i5/i3处理器集成PCI-E总线控制器之后,P55主板的北桥芯片被取消,为了缩短处理器与PCI-E插槽的距离,提高PCI-E总线的稳定性,处理器插座的位置被进一步下移。简而言之,如今处理器的散热风扇与38℃机箱的导流罩已经不再契合。


TAC 2.0机箱的通风窗覆盖了处理器风扇和显卡

2.如今38℃机箱的导流罩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玩家安装大型散热器,许多玩家不得不动手拆下导流罩。实际上,市场上早就有许多机箱采用独立设计的侧板,以增强机箱散热。

TAC 2.0规范并非强制性标准

TAC 2.0(Thermally Advantaged Chassis)是继CAG 1.0、CAG 1.1之后,英特尔提出的第三个机箱侧板设计规范。TAC 2.0规范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去掉了导流罩;二是把处理器和显卡的通风窗合二为一,并增大了面积。从设计初衷来看,TAC 2.0规范将处理器的目标温度从38℃提升到了40℃,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处理器散热,着重于显卡散热。


TAC 2.0规范中的机箱风道设计

那为什么市面上的TAC 2.0机箱的侧板设计各式各样,并不统一呢?实际上,TAC 2.0作为规范,仅仅是提供了设计建议和参考,或者说是一种低标准。


TAC 2.0规范的通风窗设计

TAC 2.0规范中提出,侧板通风窗的尺寸至少为150mm×110mm;通风孔的直径为5mm,通风孔的间距为1mm,以保证通风窗达到60%的开敞率等等。正因为如此,各厂商在设计TAC 2.0机箱时可以自行调整通风窗的大小和样式,玩家也就在市场上看到了不同的TAC 2.0机箱。

我们的对比测试

理论上TAC 2.0机箱牺牲处理器散热,增强显卡散热,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不同的通风窗尺寸对散热效果有何影响?如果升级平台,有必要淘汰旧的38℃机箱,重新购买TAC 2.0机箱吗?


本测试中MOSFET、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的温度,是指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其散热片的高温度

纸上谈兵绝不是我们的风格,因此微型计算机评测室特意找来了38℃机箱侧板、标准的TAC 2.0侧板和扩大的TAC 2.0侧板,先后安装在同一台机箱上,在相同的平台下考察它们对机箱散热的影响。在测试平台方面,我们使用了一套低端整合平台和一套高端独显平台,足以判断出不同侧板在散热上的区别。

 测试平台

 

 低端整合平台

 高端独显平台

 处理器

 Athlon Ⅱ X2 245

 Phenom Ⅱ X4 955

 散热器

 原装

 超频三红海至尊版

 主板

 映泰TA790GX A3+

 映泰TA790GX A3+

 内存

 金士顿HyperX DDR3 1333 2GB

 金士顿HyperX DDR3 1333 2GB

 硬盘

 希捷Barracuda XT 2GB

 希捷Barracuda XT 2GB

 显卡

 集成

 迪兰恒进Radeon HD 5770

 光驱

 先锋DVR-218VXL

 先锋DVR-218VXL

 显示器

 长城G2431

 长城G2431

 机箱

 多彩真金DLC-MG858

 多彩真金DLC-MG858

 电源

 航嘉多核F1

 航嘉多核F1

在测试中我们在CMOS中关闭SmartFan功能,以便让测试更加公平。测试软件为OCCT,运行Power Supply测试,让处理器和显卡高负荷运行,拷机时间为30分钟。测试成绩则是结合Everest的监控功能和红外线测温仪的读数,得到机箱内各个部件的运行温度。

低端整合平台测试

38℃机箱侧板

38℃机箱侧板(去掉导流罩)

标准TAC 2.0侧板

 测试成绩(单位:℃)

 

 38℃机
 箱侧板

 38℃机箱侧板
 (去掉导流罩)

 标准TAC
 2.0侧板

 MOSFET

 38.5

 38

 38

 北桥

 42.5

 42.5

 41

 南桥

 40

 40.5

 38.5

 处理器

 53

 53.5

 53

 硬盘

 29

 29

 28

测试点评:从低端整合平台的测试来看,标准通风窗尺寸的TAC 2.0侧板与38℃机箱侧板相比,前者在机箱的整体散热上有一定的改善,尽管降温幅度不大,但考虑这只是被动散热的效果,仍然值得肯定。而且TAC 2.0侧板在测试中并没有牺牲处理器的散热,两者的温度相同,让人对此不再有后顾之忧。我们也尝试去掉38℃机箱侧板的导流罩,观察其散热效果是否有所改善,不幸的是,38℃机箱侧板的散热效果在改动前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其±0.5℃的差异可以看作是测试误差。

高端独显平台测试

38℃机箱侧板(去掉导流罩)

标准TAC 2.0侧板

扩大TAC 2.0侧板

 测试成绩(单位:℃)

 

 38℃机箱侧板
 (去掉导流罩)

 标准TAC
 2.0侧板

 扩大TAC
 2.0侧板

 MOSFET

 43

 42

 42.5

 北桥

 50

 48.5

 48

 南桥

 44.5

 43

 43.5

 处理器

 51

 49

 48

 硬盘

 29

 28

 28

 显卡核心

 73

 72

 72

 显卡显存

 77

 77

 76

测试点评:由于高端独显平台使用的超频三红海至尊版散热器与38℃机箱的导流罩冲突,因此我们去掉了导流罩之后再对38℃机箱侧板进行测试。从测试来看,标准TAC 2.0侧板在散热上相比38℃机箱侧板有小幅度的改善。而通风窗扩大的TAC 2.0侧板则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和显卡的温度,至于MOSFET和南桥芯片温度反而上升了0.5℃,应该是测试误差。

测试总结

38℃机箱英雄迟暮,TAC 2.0机箱正当盛年

从整个测试成绩来看,曾经辉煌的38℃机箱已不复当年之勇,在测试中可以说是全面败北。而对于TAC 2.0机箱来说,尽管在侧板被动散热的条件下,相对于38℃机箱它在散热效果上的提升并不明显,但它对大型散热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也更方便厂商和玩家在通风窗上增加大尺寸散热风扇,是实实在在的优势。此外我们还发现,实际上TAC 2.0机箱在加强了显卡散热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处理器的散热,甚至还有增强散热的效果,玩家根本不必担心TAC 2.0机箱会顾此失彼。所以我们认为,市场上逐渐淘汰38℃机箱,由TAC 2.0机箱占据主导地位将是机箱的发展趋势。

TAC 2.0通风窗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TAC 2.0规范只设计了通风窗的小尺寸,而市场上许多TAC 2.0机箱的通风窗是大于该尺寸的。通过本次测试,我们也发现通风窗的尺寸越大,机箱的散热效果越好。这也是很好理解的,通风窗的尺寸越大,外部冷空气进入机箱的面积(或者说通道)就越大,更多的冷空气有助于机箱散热。因此就选购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玩家可以选择通风窗尺寸更大的TAC 2.0机箱,这样会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

我们还尝试不安装侧板,裸箱运行测试平台,此次处理器温度还将下降2℃~3℃。当然我们并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这无疑是将人体曝露在机箱的电磁辐射之下。而TAC 2.0侧板的通风孔直径不超过5mm,可以有效防止机箱内的电磁辐射向外泄露。对于TAC 2.0机箱侧板的防辐射能力,用户是可以放心的。

我们的购买建议

看到这里,许多玩家一定会问,既然TAC 2.0机箱相比38℃机箱的确有优势,那我是不是应该立即淘汰旧的38℃机箱,重新购买TAC 2.0机箱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毕竟在被动散热条件下,TAC 2.0机箱的散热效果提升幅度有限,如果你正在使用38℃机箱,那么无需更换。如果你打算升级或新购买低端整合平台,其实选用TAC 2.0机箱还是38℃机箱的差别并不大,在选购机箱时可以更多地考虑外观、做工和功能方面。

但是,如果你购买的是发热量较大的中高端平台,或者由于静音或超频的原因而使用独立的大型散热器,亦或需要在侧板安装大尺寸静音风扇,那么采用TAC 2.0机箱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8)

用户名:

密码: